大豆主要病害(二)
  4、大豆花叶病
  (1)大豆花叶病的发生 全国各大豆产区都普遍发生,一般南方重于北方。本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大豆矮化病毒、花生条纹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等多种病毒单独或混合侵染所引起。受害植株豆荚数量减少,百粒重降低,褐斑粒增多。常年减产5%-7%,重病年减产10%-25%,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可达95%,甚至绝收。并且病株豆粒蛋白质含量及油含量减少,影响种子商品价值。
  (2)大豆花叶病的症状 由于大豆品种不同,气温高低、病毒种类以及感病时期早晚,表现症状常有很大差异。大约有以下几种病状类型:
  ① 黄斑型:一般与轻花叶型和皱缩花叶型混合发生。老叶上出现不规则黄色斑块,叶不皱缩,上部嫩叶多呈皱缩花叶状。
  ②芽枯型:植株顶梢及侧枝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变黑色枯死,并发脆易断,植株矮化;开花期多数花芽萎蔫不结荚。结荚期荚上生圆形或不规则褐色斑块,荚多畸形。
  ③褐班型:这是花叶病在豆粒上表现的症状。其斑驳色泽与豆粒脐部颜色有相关性:褐色脐的豆粒,斑驳呈褐色,黄白色脐的斑驳呈浅褐色,黑色脐的斑驳呈黑色。从病种子长出的病株上结的种子斑驳比较明显。后期由蚜虫传播感病植株结的种子褐班粒较少。
  ④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只现轻微淡黄色斑块。一般抗病品种或后期感病植株都表现为轻花叶型。
  ⑤皱缩花叶型:叶片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并皱缩呈畸形,沿叶脉呈泡状突起,叶缘向下卷曲或扭曲,植株矮化。
  ⑥重花叶型:叶片也呈黄绿色相间的花叶,与皱缩花叶型相似,但皱缩严重,叶脉弯曲,叶肉呈紧密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片的叶缘向后卷曲,后期叶脉坏死,植株也矮化。
  (3)大豆花叶病的防治
  ①农业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使大豆开花期在蚜盛发期前,减少早期传毒侵染。
  建立无病毒种子田:无病毒种子田要求在种子四周围100米范围内无该病毒的寄主作物(包括大豆)。种子田在苗期拔除病株,收获前发现病株也应拔除。收获的种子要求带毒率在1%以下,病株率高或带毒率高的种子不能作为下年种植的种子用。
  加强种子检疫:由于侵染大豆的病毒有较多种种传毒病,因此加强种子检疫尤为重要。引进的种子必须先隔离种植,要留无病毒种子,再作繁殖用。
  驱避蚜虫:由于田间传毒主要是迁飞的有翅蚜,且多是非持久性的传毒,因此采取驱蚜或避蚜措施比防蚜措施效果好。大豆苗期用银膜覆盖,也可用银膜条间隔插在田间,可起到很好的驱辟蚜虫效果。
  ②药剂防治:防治蚜虫,应及时喷药,消灭传毒介体。常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以上药剂与“天达2116”混配,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5、大豆菟丝子的防治
  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性草本植物,又称豆寄生。大豆菟丝子是由欧洲菟丝子和中国菟丝子寄生所引起。大豆受害后,生长发育不良,产量损失达20%-80%。菟丝子除危害大豆外,还危害亚麻、茄科、菊科、藜科、蓼科、苋科等多种等作物和杂草。
  (1)症状 菟丝子的幼茎缠绕在大豆茎叶上,使大豆植株成簇盘绕在一起。大豆叶片变黄、易凋萎、被寄生的大豆大多不结实或结实不饱满。田间发生后,大豆成片枯黄。
  (2)防治措施
  ①实际与禾谷类作物或甘薯轮作3-5年,大豆与玉米间作亦可减轻危害。
  ②清选种子:利用筛选清除菟丝子种子。
  ③大豆苗期及时中耕,如有缠绕菟丝子的豆苗及早拔除,并带出田间烧毁。
  ④药剂防治:大豆播后菟丝子出土前每亩用30%毒草胺乳油1-1.5千克,拌细土15千克,均匀撒在地表上,中耕松土,防效为60%-97%。或在大豆三复叶期,每亩用48%地乐胺乳油250克,拌细土30千克,结合中耕松土 均匀撒在地表 ,防效可达100%。或在大豆发芽前,每亩用4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150克,对入适量清水,普遍喷洒地面,效果为71.4%-100%。
摘自:《大田作物控害增收技术问答》

农业防灾减灾网--山东天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高密市密水街道密水大街西2998号 总机:0536-2345708

招商热线:0536-2343938  邮购直销:0536-2832116 QQ淘宝直销:1728492906 QQ邮购咨询:896157058  淘宝旺旺: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址:www.2116.cn、www.tianda2116.com   手机移动网址:wap.2116.cn  "天达2116服务三农平台"微信公众号:tianda2116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