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职业习惯,碰到一个有故事的人,往往会让记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国家863计划课题“复合氨基低聚糖农作物抗病增产剂研究开发及中试推广”的负责人张世家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人。 和大家印象中身材高大的山东人不一样,张世家的身型显得有些瘦小,他自称是“北人南相”。“莫言在他的报告文学《高密之光》里是这样来形容我的,‘瘦如猿猴,一双锐利的眼睛深深嵌在眼窝里,嘴里两排漆黑的被含氟水毒害了的牙齿,能说能写能喝酒能吸烟邋遢不洗衣服有济公风度挺可爱的’。文章发表后,不少朋友说我被莫言丑化到家了,我却觉得,知我者莫言也。”
按张世家的话说,他和莫言都是高密东北乡那片红高粱地上的不肖子孙。说是不肖,是因为他们都是叛逆者,对生育他们的那块黑土地既恨又爱,从生下来懂事那天起就想,而且一直想,逃离冲出那块高粱地。童年留给张世家的深刻印象是洪水和饥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除了上山下乡以外,他们那一代人所经历过的苦难,张世家都经历了。
高中毕业后,张世家进了高密东北乡棉油厂。他干的是厂里最重最苦的活———抬大篓子,上肩就是200多斤,每天挣1块三毛钱的工钱,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数目。三年后,他离开了棉油厂,给当地乡党委的“秘书”当“秘书”,兼“土记者”,专给乡党委书记、镇长写报告、讲话稿,有时也在报纸上发些小文章。
“一心想冲出高粱地的我,原本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时逢改革大潮,我不能不重新审视自己。当时县委调我去高密县委报道组工作,我断然回绝,义无返顾。接着,又烧掉了10年里我在乡党委的写的十几麻袋一文不值的废纸,在朋友的引见下,‘下海’到一家乡镇企业。”他在这家乡镇企业一干就是8年,从办公室主任干到副总、副董事长。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却又离开了这家企业,白手起家,创办了山东天达药业有限公司。张世家在总结他下海经历的时候,分了三个阶段,“坐海观潮、下海弄潮、造海兴潮”,这是他创业的真实写照。
自小对科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的他,同时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我始终是农民的儿子,一心想为农民做点事情”。怀着“不安分的心理”和“农民情结”,他来到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接受了名誉教授的称号,后来与陈靠山老师达成合作开发协议,这才有了国家863计划课题“复合氨基低聚糖农作物抗病增产剂研究开发及中试推广”的诞生。张世家还给根据这一科研项目成果生产的产品取了个名字叫“天达2116”,其寓意是要解决21世纪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6亿时的吃饭问题。
身为山东大学名誉教授的张世家给山东大学的学子们做过一个题为“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的讲座。他说,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是由一群不安分的人推动着向前发展和进步的。他确信,一个人的心境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事情,只要自己不打倒自己,就一定能成功,成功者寻找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失败者寻找的是理由,这是成功者和失败者最本质的区别。
本报记者唐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