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草莓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设施栽培草莓经常发生的病害有草莓病毒病、草莓黄萎病、草莓白粉病、草莓灰霉病、草莓蛇眼病、草莓芽枯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和红蜘蛛。
  1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 草莓病毒病
  症状 多表现为班驳、黄边、皱叶、镶脉等类型。大部分草莓病毒具有潜伏侵染特性,一种类型侵染症状多不明显,发病多是2种或几种类型复合侵染引起。表现为植株矮化、或黄化,叶片上出现黄白色、不规则的腿绿斑纹,小叶伴有轻度扭曲,叶缘不规则上卷、叶脉下弯或全叶扭曲变形,叶面皱缩,叶脉、叶柄上产生黄白色或紫色斑等。
  防治方法 草莓病毒病主要是由蚜虫危害传播,植株本身带毒也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防治方法:
  ① 培育无毒母株,栽植无毒秧苗。
  ② 消灭蚜虫 秧苗定植时用2000倍天达吡高氯细致喷洒杀灭之,做到净苗入室,以后发生蚜虫危害,可在夜晚封闭设施,后点燃蚜虫净发烟弹(每350米2温室4枚)或敌敌畏(每350米2温室用80%敌敌畏200毫升掺加2000克锯末)熏蒸8—10小时消灭之;也可以结合防病、根外喷肥喷洒3000倍2%天达阿维或3000倍天达吡高氯。
  (2) 草莓白粉病
  症状 危害叶片、叶柄、果实等部位,发病部位出现一层白粉状物,幼果受害,停止发育后期受害,果面密布一层白粉,严重影响果实质量。
  病原与侵染规律 病原菌Sphaerotheca aphanis(Wallr.)Braun称羽衣草单囊壳,属子囊亚门真菌。该病菌在北方以闭囊壳随病残体、或在设施内的瓜类作物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或人们的农事活动传播。侵染寄主后,5天可在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状病斑,经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80%以上。在露地条件下湿度较低,不易发生,设施内湿度高,极易流行。发病与秧苗生长势强弱关系密切,植株健壮不易发病,植株衰弱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 实行综合防治(参阅综合防治措施)。
  ① 加强通风,适当降低设施内温度与湿度,使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晚温度控制在5--10℃,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创造一个不利于白粉病侵染、不利于分生孢子发生的生态环境。
  ② 培育健壮秧苗,坚持经常用“天达—2116”喷洒植株,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5次。促苗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
  ③ 药剂防治:0.2—0.30BE石硫合剂,40%福星6000--8000倍、12.5%特普唑2500倍,30%特富灵15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倍,20%粉锈宁1500倍。以上药液须掺加1000倍“天达—2116”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效,避免产生抗药性。
  (3)草莓灰霉病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叶柄与叶片,叶片染病,产生褐色水渍状大斑,微具轮纹,果柄变紫色,干燥后缢缩。果实染病,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空气潮湿时,表面布满灰色霉状物,严重时,全果腐烂。
  病原与侵染规律 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称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Bary)Fuck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适宜温度范围18--30℃,最高32℃,最低4℃,最适宜相对湿度92—95%低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防治方法
  ① 加强通风,降低设施内湿度,使设施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创造一个不利于灰霉病侵染、不利于分生孢子发生的生态环境。
  ② 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健壮秧苗,坚持经常用“天达—2116”喷洒植株,结合用药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5次。促苗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
  ③ 药剂防治:用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50%多霉灵800倍液、或灰核威800倍液、或菌核净600-800倍液;或万霉灵6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65%抗霉威1000倍液,以上药液掺加1000倍“天达—2116”交替喷洒植株,或用5%万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或5%多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或6.5%甲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喷粉,或25%灰霉清烟雾剂每667米2温室300-400克烟雾熏蒸。
  (3) 草莓黄萎病
  症状 新叶的小叶黄绿色、小型化(有1—2片小叶极小型)、呈舟型卷缩;植株发育不良,整株叶片无光泽,叶缘变褐色;根从外侧发生褐变,不久腐烂,植株枯死。
  病原与侵染规律 病原菌 Fusarum oxysporum. Schlechtendahl f. 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iarms 病菌以菌丝体、后缘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土壤和秧苗进行传播,发病温度范围8--36℃,最适宜温度28℃。
  防治方法
  ① 实行轮作,避免连茬种植。
  ② 选择没有种过草莓的无病菌残留的地块育苗。
  ③ 及时拔除病株烧掉。
  ④ 选用抗病品种。
  ⑤ 药剂防治 用1000倍“天达—2116”加3000倍96%天达恶霉灵(或加500倍甲基托布津)药液浸泡秧苗2小时左右后定植。定植后随即用1000倍“天达—2116”加3000倍恶霉灵药液灌根,或用1000倍“天达—2116”加600倍黄腐酸盐灌根。每株100—150毫升;
  (1) 草莓生理性缺素症
  ① 缺氮症状 新叶淡绿色,老叶叶缘变红,叶柄脆硬直立,匍匐茎红色,数量少,植株生育不良,严重时新叶黄色,老叶红色。
  ② 缺磷症状 最初老叶的小叶脉呈青绿色叶片浓绿或暗绿色,植株发育不良,花芽分化少。严重时,叶片青铜色或紫色。
  ③ 缺钾症状 最初老叶叶缘红紫色,有斑驳缺绿症状,叶缘叶尖常常坏死,有时叶片卷曲皱缩。匍匐茎发生少、且短而弱。果实数量少、色淡、果肉绵软、品质差。
  ④ 缺镁症状 最初老叶叶脉间失绿,后叶缘变红。有时老叶叶脉间发生小红紫色斑点,最后整个叶片变紫红色。
  ⑤ 缺硼症状 最初幼叶皱缩,叶缘黄色,有叶焦现象,叶片小、花小、易枯萎。果实多畸形,内部褐变,植株明显矮化。
  ⑥ 缺锌症状 较老叶变窄,缺锌越重,窄叶越伸长,但不发生坏死现象。大龄叶常出现叶脉和叶片表面组织发红的特征。纤维状根较多。结果减少,果个变小。
  ⑦ 缺铁症状 最初幼叶黄化、失绿、进而变白,发白的叶片上出现褐色污斑。根系生长弱,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小叶变白、叶缘坏死,或小叶黄化,仅叶脉绿色,叶缘和叶脉间变褐坏死。
  防治方法
  ① 增施有机肥料。
  ② 适当补施所缺元素肥料
  ③ 根外喷施 缺氮喷施0.3%尿素;缺磷、缺钾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1%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3%硫酸钾;缺镁喷施0.3%硫酸镁、或0.4氯化镁;缺硼喷施0.3%硼酸或硼砂;缺锌喷施0.3%硫酸锌;缺铁喷施0.3%硫酸亚铁。
  ④ 根部浇灌、叶面”喷施“天达—2116”,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6)草莓虫害防治 设施栽培草莓经常发生的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可参照桃、杏虫害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摘自:《设施果树栽培技术》

农业防灾减灾网--山东天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高密市密水街道密水大街西2998号 总机:0536-2345708

招商热线:0536-2343938  邮购直销:0536-2832116 QQ淘宝直销:1728492906 QQ邮购咨询:896157058  淘宝旺旺: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址:www.2116.cn、www.tianda2116.com   手机移动网址:wap.2116.cn  "天达2116服务三农平台"微信公众号:tianda2116wx